《南方周末》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报之一,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,创刊于1984年,总部位于广州。以下是对该资源的全面介绍:
1. 基本信息
- 定位与理念:以“正义、爱心、良知、理性”为核心理念,追求“在这里,读懂中国”的目标[8]。
- 内容特色:主打深度新闻报道,涵盖社会、时政、经济、环保、健康、教育、文化、军事等领域,尤其以调查类报道见长[8]。
- 出版周期:每周四出版,设有评论、副刊等版块[8]。
2. 历史发展
- 创刊初期:1984年正式命名,最初定位为娱乐报,1988年转向社会新闻,1993年转型为严肃时政周报[8]。
- 关键转型:90年代中后期强化舆论监督功能,2001年向综合性高品位周报转型,2007年启用现品牌口号[8]。
- 里程碑:1993年发行量突破100万份,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周报之一[8]。
3. 旗下媒体与平台
- 报系成员:包括《南方周末》《名牌》《南方人物周刊》等,形成多元内容矩阵[1]。
- 数字化布局:提供客户端(南周APP)、微信公众号(如“南周知道”“24楼影院”),覆盖移动端用户[2]。
4. 近期报道案例(2025年)
- 社会议题:
- 肥胖症防治:联合诺和诺德发布调研报告,揭示公众对肥胖症的认知误区与健康管理困境[4][5]。
- 水资源保护:报道珠海“压咸补淡”工程,展现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挑战[3]。
- 经济金融:分析央行十年来首次同日“双降”(降准降息)政策及其市场影响[7]。
- 国际热点:追踪印巴冲突“朱砂行动”,解读核阴影下的地缘政治风险[10]。
5. 文化影响力
- 文化榜专栏:关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,如春节档现象、民俗变迁等[6]。
- 生活观察:通过消费降级、砍价等日常话题,反映社会经济变化[9]。
6. 权威性与公信力
- 报道常引用权威数据(如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》)[4],并联合国际机构(如诺和诺德)发布研究报告[5]。
- 注重多角度采访,如专家访谈(复旦大学学者分析印巴冲突)[10]、一线工作者视角(珠海供水公司站长)[3]。
7. 获取方式
- 纸质版:每周四全国发行。
- 数字渠道:
- 官网及APP[2]
- 微信公众号(如“南方周末”“南瓜学堂”)[2]
- 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[2]。
---
参考资料:
[1][2][3][4][5][6][7][8][9][10] 南方周末及相关报道(详见摘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