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十三郎:一代粤剧编剧奇才的传奇人生
人物简介
南海十三郎(1910年3月3日-1984年),本名江誉镠,自称江誉球,别字江枫,祖籍广东省南海县(今南海市),是香港二三十年代著名粤剧编剧家及电影剧作家。作为翰林江孔殷的第十三个儿子,故取艺名"南海十三郎"。[1]
生平事迹
早年经历
江誉镠生于河南"太史第",自小常模仿粤剧语言,连日常讲话也爱用唱腔。被南武中学开除后,他更加潜心研究粤剧,经常自演自唱。其父江孔殷在海珠戏院长期订了几个座位,让江誉镠有机会观摩到许多名伶的演唱,对各种唱腔做工、名家腔喉、名角唱法、戏路无所不晓。[1]
编剧生涯巅峰
1930年上半年,"觉先声"第一届班率先搬演江誉镠编撰的《心声泪影》《红粉金戈》。《心声泪影》一炮而红,奠定了江誉镠在编剧界的地位,"南海十三郎"之名不胫而走。此后他与薛觉先合作,编有《引情香》《秦淮月》(改编自电影《沙漠情花》)《梨香院》(上下卷)等作品。[1]
晚年境遇
晚年的南海十三郎命运多舛,曾以乞丐形象出现,用流利的英文报警称"偷我左边的鞋是英国人,偷我右边的鞋是日本人,中国人的鞋让他们都偷光了,无路可走,哪儿也去不了"。这句话隐喻了当时香港的社会状况和他个人的悲惨境遇。[3][4]1984年秋,江誉镠在香港逝世,享年74岁。[1]
艺术成就与影响
南海十三郎被誉为一代编剧奇才,其生平事迹被杜国威改编为舞台剧及电影剧本《南海十三郎》,以艺术加工结合事实的方式搬演,一演再演均轰动满座,大获好评。[1]
1997年由高志森执导,谢君豪主演的电影《南海十三郎》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以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荣誉,被誉为港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[2][6]影片以说书人旁观视角讲述这位旷世奇才桀骜不驯、命运多舛的一生,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大家族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。[3]
人物评价
南海十三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:
- 才华横溢却持才傲物
- 创作丰硕却晚景凄凉
- 爱国情怀在动荡时局中无处安放
- 个人命运与家国变迁紧密相连
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传记,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反映了香港社会变迁中文艺工作者的处境与抉择。[4][5]
[1] 江誉镠(粤剧编曲名家)-百科
[2] 南海十三郎-排行榜123网
[3] 半生雕琢一个角色,却很少有人认识他《南海十三郎》港片佳作
[4] 击败张国荣和梁朝伟,谢君豪巅峰作,编剧界的传奇《南海十三郎》
[5] 南海十三郎 (豆瓣)-豆瓣
[6] 南海十三郎 _电影介绍_评价_剧照_演员表 - 酷乐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