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维刚(1938年12月-2002年1月),山东海阳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,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,被誉为“中国智力素质培养法之父”和“中国数学教育之父”。他自1962年起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,是“结构教学法”的创始人,并创立了“孙维刚高考特训班”。
主要成就与贡献
1. 结构教学法
孙维刚提出的“结构教学法”强调从系统高度讲授知识,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,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。他主张“一题多解,多解归一”,通过精炼的题目训练,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。
2. 实验班成果
自1980年起,孙维刚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进行了四轮教学实验,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他的实验班学生中,近50%考入北大、清华,高考升学率达到100%。这些学生大多在入学时成绩并不突出,但在孙维刚的指导下,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3. 教育理念
孙维刚坚持“德、智、体”全面发展,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和身体素质。他反对题海战术,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,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。
4. 荣誉与影响
孙维刚曾获“北京市特级教师”、“首都劳动奖章”、“孺子牛金球奖”等荣誉,并被评为“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”和“人民教师”。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对中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。
个人品质与精神
孙维刚在1991年被诊断出膀胱癌后,仍坚持教学,直至2002年逝世。他以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赢得了学生、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尊敬。
参考资料
[1] 孙维刚(“结构教学法”创始人)-百科
[3] 孙维刚_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下载-无忧文档
[4] 孙维刚教育研究院
[5] 曾把一半学生送进北大清华,读到他的书是一件幸事
[7] 孙维刚老师:以“要求”育英才,铸就教育传奇
[9] 解读一代名师孙维刚 - 签名范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