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"掩耳盗邻"的全面解析
"掩耳盗邻"应为"掩耳盗铃"的误写或变体,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的成语。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全面介绍:
一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1. 原始出处: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中的寓言故事[7][8][9]。原文记载的是"掩耳盗钟"的故事,后来演变为"掩耳盗铃"。
2. 典故内容:故事讲述范氏家族灭亡后,有人想偷一口大钟但背不动,就用锤子砸钟。钟发出巨响,他怕别人听见来抢夺,就捂住自己的耳朵继续砸,以为这样别人也听不见了[7][8]。
二、成语含义与用法
1. 基本释义:比喻自欺欺人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[6][9][10]。
2. 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,用于批评那些自我欺骗或欺骗他人的行为[10]。
3. 用法结构:连动式成语,可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使用[10]。
三、历史与现实应用
1. 历史案例:乾隆皇帝被批评为将"掩耳盗铃"发挥到极致,通过大兴文字狱和六下江南来营造"太平盛世"的假象[7]。
2. 现代应用:
- 批评美国歪曲事实唱衰中国的行为是"掩耳盗铃"[1]
- 指责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是"现代版掩耳盗铃"[2][5]
四、相关寓言与教育意义
1. 寓言寓意:故事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主观忽视而消失,自欺欺人终将自食其果[9]。
2. 教育意义:教导人们要正视现实,不要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;做事应考虑他人感受,不损害他人利益[9]。
[1] 中国日报网:美国歪曲事实真相唱衰中国
[2] 中国日报网:日本掩耳盗铃强行核污水排海
[3] 豆瓣:掩耳盗铃书籍信息
[5] 中国日报网:日本肆意排放核废水
[6] 乐乐课堂:掩耳盗铃的解释
[7] 手机网易网:成语"掩耳盗铃"与乾隆
[8] 百科:寓言二则
[9] 瑞文网:历史典故:掩耳盗铃
[10] 乐乐课堂: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