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提供的参考内容,"铤而走险"是一个汉语成语,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:
1. 成语释义
铤而走险(拼音:tǐng ér zǒu xiǎn)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。其中:
- "铤":快跑的样子
- "走险":奔赴险地
2. 成语出处
出自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"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则其人也,不德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"[1][2][3][5][6][7][9][10]
3. 成语典故
春秋时期,晋灵公怀疑郑国与楚国勾结,不愿会见郑穆公。郑国执政大夫子家写信给晋国赵盾,用"被猎人追赶的小鹿"作比喻,表示如果被逼太甚,郑国只能铤而走险投靠楚国。[5][9][10]
4. 用法特点
- 语法结构:偏正式成语
-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-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- 字数:四字成语[1][3][7][10]
5. 近义反义
近义词:见义勇为、孤注一掷、逼上梁山、官逼民反
反义词:畏缩不前[1][2][3][6][7][10]
6. 使用示例
-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"闹出那铤而走险的,更是不得了了。"
- "那些绝望的政府更加铤而走险。"[1][2][4][7]
7. 注意事项
- 正确写法是"铤而走险",不是"挺而走险"[5]
- "铤"本义指未经冶铸的铜铁,引申为快跑的样子[5]
8. 成语接龙
险象环生 → 生死长夜 → 夜静更阑...[2][3][9]
[1] 铤而走险的成语接龙
[2] 铤而走险的意思是什么-成语解释/成语大全
[3] 铤而走险的词语解释-小故事大全网
[5] 是"挺而走险",还是"铤而走险"
[6] 成语
[7] 铤而走险的成语解释及意思-在线新华字典
[9] 铤而走险成语接龙及意思-学习啦
[10] 铤而走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