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唐人行第录》是著名史学家岑仲勉先生的重要学术著作,主要研究唐代人物以行第(家族排行)相称的社会文化现象。以下是关于该书的详细介绍:
1. 书籍内容与价值
- 核心主题:系统考证唐代诗文、史料中人物以行第(如"白二十二""李十一"等)相称的惯例,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[1][2]。
- 学术价值:填补了唐代人名研究的空白,为解读唐代文献提供了重要工具。书中通过大量实例(如韩愈称白居易为"白二十二")展现唐代士族的社交礼仪[1][6]。
- 研究范围:不仅收录常见行第称谓,还涉及官职连称(如"白二十二舍人")等复杂形式[1][10]。
2. 作者与成书背景
- 作者岑仲勉:20世纪著名唐史专家,该书成于抗战期间,源于其研究唐史时对行第现象的整理需求[5][6]。
- 时代背景:唐代门阀制度衰落过程中,行第称谓从士族阶层扩散至民间,成为社会风尚[2][7]。
3. 学术影响与后续研究
- 工具书地位:被学界视为唐代文史研究的必备参考,尤其对解读诗歌、墓志等文献中的人物关系至关重要[6][10]。
- 后续补充:虽有学者对书中部分考据提出修正(如元二十一应为元持等),但整体仍保持权威性[10]。
4. 版本信息
- 现有版本多为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再版,定价约90-198元不等[8]。
该书通过微观的称谓研究,宏观反映了唐代社会结构变迁,是理解唐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。
[1] 唐人行第录-百科
[2] 古代生活史——行第-族谱网
[5] 行第是什么意思-醉学词典网
[6] 唐代文史资料的拓荒者-参考网
[7] 试析旧谱中数字官职记名现象-360个人图书馆
[8] 纪传印_图书标签
[10] 《唐人行第录》正补拾遗-道客巴巴